【剛】字拼音为gāng, 简体部首为刂, 简体笔画为10画, 篇目为子集下, 字头为琊, 康熙笔画为10画, 部外笔画为-画, 部首为玉部。
剛【 子集下 】【 刀部 】康熙筆画: 10画 部外筆画: 8画
〔古文〕𠜛𠇝𠇙《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𠀤音岡。《說文》彊斷也。从刀,岡聲。《增韻》堅也,勁也。《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
又作㓻。《史記·樂書》而民㓻毅。
剛【 卷四 】【 刀部 】
彊斷也。从刀岡聲。𠇙,古文剛如此。古郎切
(剛)彊?也。彊者、弓有力也。有力而?之也。周書所謂剛剋。引伸凡有力曰剛。从刀。岡聲。古郞切。十部。
【剛】字造字法为會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網形,下端是柄,古時用以捕捉鳥獸、老鼠之類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個“田”,意思是田獵所用的網。 “剛”字的部首为“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