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字拼音为shēn, 简体部首为亻, 简体笔画为7画, 篇目为子集中, 字头为伸, 康熙笔画为7画, 部外笔画为5画, 部首为人部。
伸【 子集中 】【 人部 】康熙筆画: 7画 部外筆画: 5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身。舒也,理也。《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屈者使直也。《莊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爲壽而已矣。
又欠伸。《禮·曲禮》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暮,侍坐者請出矣。《疏》志疲則欠,體疲則伸也。
又《集韻》通作信。詳信字註。
又姓。《毛氏曰》古惟申字,後加人以別之。
伸【 卷八 】【 人部 】
屈伸。从人申聲。失人切
(伸)屈伸。屈者、無尾也。伸之反也。屈伸、謠俗共知之語。故以爲訓。屈亦作詘。所謂隨體詰詘也。伸古經傳皆作信。周易。詘信相感而利生焉。又尺蠖之詘。以求信也。又引而信之。韋昭漢書音義云。信古伸字。謂古文假借字。許書冣目曰。近而申之。以究萬原。古本申作信。又虫部。尺蠖、屈伸蟲也。太平御覽引作曲信蟲。从人。申聲。疑此字不古。古但作詘信。或用申爲之。本無伸字。以屈伸訓伸篆。亦非說解之體。宋毛晃曰。古惟申字。後加立人以別之。失人切。十二部。
【伸】字本义为伸直,伸展。
【伸】字造字法为本作“申”。形声。从人,申声。 “伸”字的部首为“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