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菔】字拼音为fú, 简体部首为艹, 简体笔画为11画, 篇目为-, 字头为-, 康熙笔画为14画, 部外笔画为-画, 部首为-部。
菔【 申集上 】【 艸部 】康熙筆画: 14画 部外筆画: 8画
《唐韻》蒲北切,音匐。蘆菔也。魯人名菈𦾽,秦人名蘿蔔。《後漢·劉盆子傳》時掖庭中,宮女猶有數百千人,自更始敗後幽閉殿內,掘庭中蘆菔根,捕池魚而食之。
又與萉通。《爾雅·釋草》葖,蘆萉。《本草綱目》蔖萉。《註》萉與菔同。
又《廣韻》房六切,音服。《韻會》蘆菔一名來服,言來麰之所服也。字亦與服通。《詩·小雅》象弭魚服。《箋》服當作菔。《周禮·素服註》服當作菔,刀劒衣也。
菔【 卷一 】【 艸部 】
蘆菔。似蕪菁,實如小尗者。从艸服聲。蒲北切
(菔)蘆菔。佀蕪菁。實如小尗者。今之蘿蔔也。釋艸。葵蘆萉。郭云。萉當爲菔。蘆菔、蕪菁屬。紫花大根。一名葖。俗呼雹葖。按實根駭人。故呼突。或加艸耳。蕪菁卽蔓菁。从艸。服聲。蒲北切。一部。
【菔】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艹、服声。 “菔”字的部首为“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