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字拼音为kuài, 简体部首为月, 简体笔画为10画, 篇目为-, 字头为-, 康熙笔画为19画, 部外笔画为-画, 部首为-部。
膾【 未集下 】【 肉部 】康熙筆画: 19画 部外筆画: 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玉篇》肉細切者爲膾。《釋名》膾,會也。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禮·曲禮》膾炙處外。
又《博雅》膾,割也。
又《廣韻》魚膾。《詩·小雅》炰龞膾鯉。
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集韻》或从魚。鱠。
膾【 卷四 】【 肉部 】
細切肉也。从肉會聲。古外切
(膾)細切肉也。所謂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也。報者、俗語云急報。凡細切者必疾速下刀。少儀注云。報讀爲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从肉。會聲。古外切。十五部。
【脍】字本义为细切的肉、鱼。
【脍】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肉,会声。 “脍”字的部首为“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