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璘】字拼音为lín, 简体部首为王, 简体笔画为16画, 篇目为未集下, 字头为膦, 康熙笔画为17画, 部外笔画为12画, 部首为肉部。
璘【 午集上 】【 玉部 】康熙筆画: 17画 部外筆画: 12画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𠀤音鄰。《玉篇》璘㻞,文貌。
又《韻會》通作瞵。《揚雄·甘泉賦》壁馬犀之瞵㻞。《註》文貌。《古樂府·董逃行》遙望五嶽端,黃金爲闕班璘,但見芝草,葉落紛紛。
又《玉篇》玉色光彩。《張衡·西京賦》瓀珉璘彬。《註》璘彬,玉光色雜也。
又《集韻》《韻會》里忍切《正韻》良忍切,𠀤音粦。義同。
又《韻補》叶陵延切,音連。《皇甫謐·釋勸》忽金白之輝耀,忘靑紫之斑璘。辭容服之光燦,抱敝褐之終年。《正字通》瞵璘音同義別。詩賦凡瞵㻞斑瞵,皆璘字譌文。韻會引揚雄賦通作瞵,誤。㻞字原从目从扁。
【璘】字本义为踏,蹈。
【璘】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足,葉( yè)声。 “璘”字的部首为“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