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字本义为投掷。
【敦】字造字法为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 “敦”字的部首为“攵”部。
【敦】字五行属火, 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反文旁加一个享”。
【敦】字拼音为dūn duì, 部首为攵, 笔画为12画, 笔顺为“丶一丨フ一フ丨一ノ一ノ丶”。
【敦】字五笔为YBTY,仓颉码为YDOK,郑码为SJYM,四角码为8440,电码为2415。
【敦】字Unicode码为U+6566,十进制为25958,位于Unicode编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区】。
【敦】字属《通用规范汉字表》用字。
【敦】字异体字: 墩 憞 㪟 𠧈 𢼪 𣀦 𤮩 𥂦 𦎧 𠧉 𤭞 𦎫 。
【敦】字收录于《新华字典》,《高级汉语词典》,《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
敦字取名寓意指厚道,笃厚,诚心诚意。 敦字起名频率使用了大约19070次。
敦取名的含义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姓。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敦字可与磊、喆、桦、中、建、子等字搭配取名。
敦 dūn(ㄉㄨㄣ)
(一)、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二)、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三)、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四)、姓。
● 敦 duì
〈名〉
(一)、 古代食器 [ancient eating vessel]。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二)、 另见 dūn
● 敦 dūn
〈动〉
(一)、 督促;管理 [urge;manage]
使虞敦匠事。——《孟子·公孙丑下》
(二)、 又如: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三)、 劝导并勉励 [advise and encourage]
敦众神使式道兮。——《汉书·扬雄传》
(四)、 又如: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五)、 注重 [attach importance to]。如: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六)、 推崇,崇尚 [attach great weight to]。如: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七)、 另见 duì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敦厚 敦实 敦睦 敦聘 敦促 敦慕 敦喻 敦心 敦穆 敦慎 铺敦 敦率 奥敦 敦恪 敦圉 敦学 敦如 敦嘱 敦壮 敦爱 敦行 敦敬 敦序 敦硕 敦肃 敦比 树敦 敦然 敦茂 敦俭 克敦 敦明 敦任 敦辞 敦忠 敦奬 你敦 敦蒙 敦引 敦护 敦化 敦碻
鲁敦周彝 珠盘玉敦 敦诗说礼 木强敦厚 敦本务实 敦睦邦交 闻融敦厚 朱盘玉敦 敦默寡言 敦庞之朴 朱槃玉敦 敦世厉俗 珠槃玉敦 敦风厉俗 温柔敦厚 敦敦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