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阱】字拼音为jǐng, 简体部首为阝, 简体笔画为6画, 篇目为戌集中, 字头为阱, 康熙笔画为12画, 部外笔画为4画, 部首为阜部。
阱【 戌集中 】【 阜部 】康熙筆画: 12画 部外筆画: 4画
〔古文〕汬《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郢切,音靜。《廣韻》坑也。《集韻》陷也。《周禮·秋官·雍氏》春令爲阱擭溝瀆之利於民者,秋令塞阱杜擭。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政切,音淨。義同。《集韻》同穽。
阱【 卷五 】【 丼部 】
陷也。从𨸏从井,井亦聲。穽,阱或从穴。汬,古文阱从水。疾正切
(阱)陷也。穿地陷獸。从?丼。於大陸作之如井。丼亦聲。疾正切。十一部。
【阱】字本义为陷阱,为捕捉野兽的坑。
【阱】字造字法为形声。从阜( 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井声。 “阱”字的部首为“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