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字本义为高耸特出的样子。
【兀】字造字法为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 “兀”字的部首为“儿”部。“兀”也是汉字部首之一。
【兀】字五行属土, 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儿字旁加一个一”。
【兀】字拼音为wù, 部首为儿, 笔画为3画, 笔顺为“一ノフ”。
【兀】字五笔为GQV,仓颉码为MU,郑码为GR,四角码为10212,电码为335。
【兀】字Unicode码为U+5140,十进制为20800,位于Unicode编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区】。
【兀】字属《通用规范汉字表》用字。
【兀】字收录于《新华字典》,《高级汉语词典》,《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
兀字取名寓意 兀字起名频率使用了大约1211次。
兀取名的含义
兀字可与郭、礼、夕、红、赢、玲等字搭配取名。
兀 wù(ㄨˋ)
(一)、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二)、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三)、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 dì )(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 兀 wū
(一)、 ——“兀秃” wūtu :同“乌涂” wūtu 。
(二)、 另见 wù
● 兀 wù
〈动〉
动摇,摇晃 [shake]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后汉书》
● 兀 wù
〈副〉
(一)、 还;仍然;到目前依旧 [still]。如:兀子(仍然;还);兀自(兀子。还,仍然)
(二)、 笔挺地 [upright]。如:兀坐(端坐)
● 兀 wù
〈代〉
(一)、 这,那 [this;that]。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二)、 [名]∶姓
(三)、 另见 wū
兀,wu,从一在人上。高而上平也。兀字骨刻文演变: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兀”是汉语中的一个使用不多的多音字,其读音有第四声wù和第一声wū;造字法:会意;结构:独体;笔划:3;五笔:GQV;繁体:兀;郑码:GRA;笔顺编号:135;四角号码:10212;Unicode:CJK;统一汉字U+5140
兀自 兀立 兀傲 兀鹫 峍兀 陶兀 兀者 兀日 兀良 兀剌 禄兀 兀尔 兀硉 醉兀 兀地 兀底 兀首 摇兀 兀臲 兀的 兀鹰 马兀 兀谁 兀子 兀兀 兀然 兀突 傲兀 兀得 睡兀 兀赤 荡兀 扫兀 鹘兀 硉兀 兀颜 兀卒 仄兀 兀那 尚兀 特兀 醉兀兀
陶陶兀兀 珑珑兀兀 腾腾兀兀 危峰兀立 冥然兀坐 兀兀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