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邘】字拼音为yú, 简体部首为阝, 简体笔画为5画, 篇目为-, 字头为-, 康熙笔画为10画, 部外笔画为-画, 部首为-部。
邘【 酉集下 】【 邑部 】康熙筆画: 10画 部外筆画: 3画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𠀤音于。《說文》周武王子所封國。《史記·周本紀》明年伐邘。《註》邘城在野王縣西北。一作于。
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註》蔿、邘,鄭二邑。
又姓。《韻會》漢上谷太守邘侯。《說文》本作𨙱。𨙱字原从亐作。
邘【 卷六 】【 邑部 】
周武王子所封。在河内野王是也。从邑于聲。又讀若區。況于切
(邘)周武王子所封。左傳曰。邘、晉、應、韓。武之穆也。在河內野王是也。是也二字衍文。河內野王、二志同。前志孟康注曰。故邘國、今邘亭是也。後志曰。野王有邘城。尚書大傳曰。文王受命一年。?虞芮之訟。二年伐邘。此商時之邘也。武王子所封。徐廣曰。在野王縣西北。按今河南懷慶府府西北十三里有故邘城。从邑。亏聲。況于切。五部。讀又若區。于聲則讀如于矣。又讀同區。與四部合韵也。
【邘】字造字法为形声:从于、阝声。 “邘”字的部首为“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