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迒】字拼音为háng, 简体部首为辶, 简体笔画为7画, 篇目为-, 字头为-, 康熙笔画为11画, 部外笔画为4画, 部首为辵部。
迒【 酉集下 】【 辵部 】康熙筆画: 11画 部外筆画: 4画
《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航。《說文》獸迹也。《爾雅·釋獸》兔其迹迒。《註》兔跡名迒。《字林》迒,兔道也。《張衡·西京賦》結罝百里,迒杜蹊塞。《註》迒,道也,蹊徑也,皆以網杜塞之也。
又《廣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𠀤音岡。義同。
又《集韻》胡江切,音降。車迹也。《正字通》凡獸迹、車迹皆曰迒。《集韻》或作𨁈。
迒【 卷二 】【 辵部 】
獸迹也。从辵亢聲。𨁈,迒或从足从更。胡郎切
(迒)獸迹也。釋獸。兔迹迒。按序曰。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是凡獸迹皆偁迒。不專謂兔也。从辵。亢聲。胡郞切。十部。
【迒】字本义为兽迹。
【迒】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亢声。 “迒”字的部首为“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