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字拼音为pū, 简体部首为扌, 简体笔画为5画, 篇目为卯集中, 字头为扑, 康熙笔画为16画, 部外笔画为2画, 部首为手部。
扑【 卯集中 】【 手部 】康熙筆画: 6画 部外筆画: 2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普木切,鋪入聲。與攴同。小擊也,打也。《戰國策》若扑一人,若捽一人。《史記·刺客傳》高漸離舉筑扑秦皇帝,不中。
又杖也。《書·舜典》扑作教𠛬。《傳》扑,榎楚也,不勤道業則撻之。《禮·月令》司徒搢扑北面誓之。或作撲。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亦擊也。或作𢪊。
又《類篇》匹𠋫切,剖去聲。扣也。
又《集韻》拍逼切。同揊。見揊字註。(撲)《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𠀤音雹。《說文》挨也。《廣韻》相撲也。
又《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惧傾撲。或作𢷏。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擊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𠀤與攴同。小擊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杖也。與扑同。《荀悅申鑒》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又《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註》未調習之馬。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撲【 卷十二 】【 手部 】
挨也。从手菐聲。蒲角切
(撲)挨也。撲與扑㯷、義皆別。今人溷之。廣韵一屋云。拂箸。今義也。从手。聲。蒲角切。廣韵普木切。一部。
【扑】字本义为击,打。
【扑】字造字法为形声。左形,右声。 “扑”字的部首为“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