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字拼音为wài, 简体部首为夕, 简体笔画为5画, 篇目为丑集下, 字头为外, 康熙笔画为5画, 部外笔画为-画, 部首为夕部。
外【 丑集下 】【 夕部 】康熙筆画: 5画 部外筆画: 2画
〔古文〕𡖄《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𠀤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叶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外【 卷七 】【 夕部 】
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𡖄,古文外。五會切
(外)遠也。此下當有从夕卜三字。卜尙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此說从夕卜之意。五會切。十五部。
【外】字本义为离开。
【外】字造字法为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qū)。 “外”字的部首为“夕”部。